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热点 >

年近耄耋步履不停!电影《大学》发布“躬耕一生”版预告

2021-07-02 10:17 热点 412人已围观

暑期将至,挥别校园时,最依依不舍的是老师送别的目光。将老师尊称为“先生”,既是一种称谓,更是一种敬意。近日,纪录电影《大学》发布“躬耕一生”版预告,将电影主人公之一钱易先生耕耘讲台数十载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清华大学钱易先生:三尺讲台,躬耕一生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一头华发梳得整齐,一袭素衣低调谦逊。她是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、清华大学第一位女院士——钱易教授。在清华园的一方讲台上,她坚守了六十余载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钱易是最早在清华乃至整个中国普及“可持续发展”理念和环保意识的知识分子之一。在她的倡导下,清华大学著名的公选课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》,一开就是二十多年。至今,在九十分钟的课程讲授过程中,年近耄耋的钱先生除了下课时的喝水、休息之外,始终坚持保持全程站立;声音洪亮的她,讲课时即使不使用麦克风,也能让教室里所有的学生们听清,展现了一辈子身为教师的修为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“一门六院士,半门皆教师。”钱易先生的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穆,堂兄是“力学之父”钱伟长。年少时,钱先生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和环境保护工作者,如今已高龄荣休的她,依旧耕耘于三尺讲台,身体力行地坚持着做好“环保”和“教师”这两件事。每当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,钱易常引用《钱氏家训》中的几句话,“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必谋之;利在一时固谋也,利在万世更谋之”。在她看来,无论是成为一名老师,还是从事环保事业,都是利天下、利万世的事情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在清华求学乃至教书了一辈子,钱易先生虽然已经桃李满天下,但她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恩师。每逢过年,她都不忘主动起身去给比自己年长的先生拜年,百岁老人许保玖先生、年逾九十的陈志义先生,都是一辈子心怀祖国、心系环境的业界泰斗。影片中的这个段落成为了许多观众的动情点,有网友评论说:“80岁的院士给101岁的老师拜年,这才是110岁的大学”。钱易先生从前辈的手里接过教书育人的使命,在孜孜不倦的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之中,为成千上万的清华学子播撒下胸怀天下的种子。她常说,自己最大的欣慰是看到学生们“一个一个超越了自己”,而自己最喜欢的称谓也就是普普通通的“老师”二字,因为“做老师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”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每个人都会变老,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八旬之际,精力充沛,永葆心灵的青春;每个人都有理想,但也不是每个人都甘愿且能够用一生来践行和守护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纪录电影《大学》:理想是青春的底色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青春,是追求真理、追求意义、追求生命价值的最美年华;大学,是探寻理想、坚守理想、撒播理想的神圣之地。一座清华园,四位清华人,在纪录电影《大学》中,他们虽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、面临不同的道路选择,但确有着共同的对于理想的坚守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留美学者蔡峥,因对天文的热爱和“想为祖国做点事”的热忱,在浩瀚星空中,探寻着自己的理想;水利系博士宋云天,因对乡土的牵挂和“造福一方百姓”的鸿鹄之志,挥别象牙塔,成为了裤腿上裹着泥巴的基层干部;“00后”学子严韫洲,十八岁生日之际进入清华园,在尝试和努力中迎接挑战,开始书写属于自己的理想篇章……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“所谓光环和成功同时也意味着更多孤独、挫折和挑战,这是很有意义的暗示,也是在我看来The Great Learning的本质之一”新华社郭雨祺说。追寻理想的道路永远不是坦途,但也正因种种蹉跎、坎坷和磨练,沿途的风景才显得更加珍贵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什么是大学的本质?什么是青春的底色?什么是人生的答案?全清华创作团队,历时三年精心制作,纪录电影《大学》7月9日全国公映,期待与每一个追寻理想、心怀热忱的你相见。

随机图文

站点信息

  • 公邮:ywenkb@163.com
  • 欢迎走进  娱闻快报
  • 扫一扫关注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