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热点 >

带上理想启航!电影《大学》发布“人生抉择”版预告

2021-06-25 10:30 热点 343人已围观

 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,在又一批毕业生告别大学时代、迈向人生新征程之际,纪录电影《大学》发布“人生抉择”版预告,讲述电影主人公之一宋云天的毕业故事:是按部就班地寻找一份大家都看好的工作?还是遵从自己的内心、追寻最初的理想?宋云天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,交出了属于自己的毕业答卷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生宋云天:愿为萤火,发一点光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纪录电影《大学》是一部致敬理想的校园青春电影,影片主人公之一宋云天是清华大学水利系2019届博士毕业生。在求职的过程中,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,是按家人期待的那样争取留校任教的机会,还是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,走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?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犹豫再三之下,宋云天出现在河南选调生的宣讲会上,主动请缨前往基层。然而,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的基层工作,在当了几十年村支书的奶奶看来,会让宋云天遭遇太多不必要的困难。但即便如此,他仍然目光坚定,在毕业生的语录上亲笔写下:“愿为萤火,发一点光。”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27岁的宋云天,把理想装进行囊,离开学习生活了九年的清华园,只身来到陌生的豫北农村,从辉县市冀屯镇前姚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做起,践行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夙愿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一位清华本科生观众在映后表示:“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选调小哥的那一条线,太真实了,他的挣扎和选择、矛盾和彷徨揪着我的心,也让人理解所谓‘大学’的真正意义。”另一位本科生观众表示:“看到云天,不由想到毕业季中挣扎的自己,他的憧憬和焦虑是那么似曾相识。”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影片《大学》并没有刻意描摹宋云天这位九年“零差评”博士的光辉履历,而是真实记录了他毕业前关于就业的抉择过程,细腻再现了他平凡又不凡的心路历程。这些片段、这些经历,或矛盾,或艰难,或执着,或深情,也让很多提前观看影片的观众为之动容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《大学》:将学问做在祖国的大地上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在清华,宋云天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是偶然。“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”一直以来都是清华大学的就业倡导之一。纪录电影《大学》将目光对准这样一群清华人,讲述了他们以学识做帆、以勇气为桨的一段段心路历程,在一次次抉择面前,他们怀抱着光荣的理想,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,将青春贡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年轻的天文学者蔡峥,本可以凭借“哈勃学者”称号继续任教美国名校,却毅然选择回到清华求职,因为他始终未曾忘却自己的理想:为中国制造一台世界领先的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,用“自己的设备、自己的技术”让中国的天文事业赶超世界一流。面对重重困难,蔡峥咬牙坚持,愿意用七年时间来锻造这台承载他梦想的望远镜,只为了“能在年轻时为祖国做点事”。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83岁的荣休院士钱易,出身于“一门六院士,半门皆教师”的钱氏家族,一生做好两件事——教育和环保,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有环保理念的一代新人。她时刻谨记“利在一身勿谋也,利在天下必谋之”的家训,“任何人做任何事,一定要把你做的事尽量和为国家做贡献结合在一起。我的事业方向、我的个人兴趣,都和国家需要完全一致,我就觉得非常幸福。”
  
  
  
  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作为一部以高等学府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电影,《大学》采用纪实手法呈现四位清华人不同的人生境遇与选择,真实再现了大学校园里永恒的青春与理想。全清华创作团队,历时三年精心制作,时长110分钟,7月9日在全国院线,与每一个追寻意义与怀抱理想的你相见。


随机图文

站点信息

  • 公邮:ywenkb@163.com
  • 欢迎走进  娱闻快报
  • 扫一扫关注微信